【恩典之路】朝聖路上,遇見師傅的師傅─和為貴神父

 

和為貴神父    Alfonso José Arcay, S.J.

 

和神父唸日課的身影.jpg

領受司鐸聖職 50 年

1938-08-28 出生於西班牙拉科魯尼亞省(La Coruña

1956-10-24 在西班牙薩拉曼卡 (Salamanca)進入耶穌會

1969-06-28 在台灣台北市聖家堂領受司鐸聖職

1976-02-02 於義大利羅馬耶穌聖堂 (Gesú Church) 發末願

目前屬於神學院團體,從事牧靈陪伴、並擔任基督生活團輔導神師。

 

 

朝聖路上,遇見師傅的師傅

依納爵基督生活團  林守玫

 

2017 年依納爵基督生活團自己籌組了至西班牙拜訪依納爵皈依之路的朝聖團,此行由聶世平神父帶領。當我們抵達薩拉曼卡(Salamanca),先拜訪耶穌會避靜院,當時魏樂山修士正在此進行研究,他們兩位為朝聖者介紹院內聖堂,藉由彩繪玻璃訴說著一個個耶穌會聖人的故事。當參觀結束,大家匆匆前往大門口集合準備拍照, 我也正快步趕赴之際,突然聽見魏修士在我身後輕輕說:「那位就是你們和為貴神父以前的院長,要不是他,和神父也不會到台灣。」我立刻回頭,看見一扇玻璃門外,屬於薩拉曼卡的「頤福園」,有一位老神父坐在輪椅上,我拿起相機拍下老神父身影。回到台灣後,我把照片給和神父看,開啟了他久遠的回憶:

「當我還是修士的時候,Fr. Angel Tejerina 擔任我們的院長,他是一位非常好的培育者。記得我發初願那天,因為家人都來參與禮儀,所以我一早忙著招呼親友、完成發願禮儀、送走家人後, 還將住宿的房間搬到了另一層樓,等忙完了這一切,時間已經很晚了,但是當天該完成的早晚課、玫瑰經、默想都還沒有做,於是我就到聖堂準備將它們補完。當我開始祈禱不久,聽到聖堂後有腳步聲走近,Fr. Angel 來到我身邊,問我在做什麼?我告訴他今天的功課還沒做完,他叫我現在就去睡覺;我還要跟他解釋,他說:『難道今天在這麼隆重的彌撒裡,你都已將自己奉獻給了耶穌,還不足以抵過這些功課嗎?』這位院長不拘泥形式,照顧人性的需要,看重形式之外更深的意義,在我被培育的時候成為我心中培育者的典範。

Fr. Angel Tejerina.jpg
Fr. Angel Tejerina

還有一次,我們幾位修士去爬山,當時修士都需要穿一種黑色的長袍,我們爬到山腰時,大家覺得非常熱且長袍使我們行動不便,我們看看四下無人,商量脫掉袍子應該沒有關係,於是大家就在山腰把長袍脫了,爬到山頂時,大家在那兒拍了一張照片。沒想到事後那張照片被別人看到,傳到院長的耳中,當時,院長讓我們知道自己犯了錯,讓我們洗了幾天的盤子,希望能有點服務還可心生警惕。但是, 事後他向總會長反應修士穿著便利性的問題,後來獲得了總會長彈性規定修士穿著長袍的回應。這位院長並不在修士面前扮白臉討好修士, 他仍然依循傳統的規定警惕修士們,然而卻默默尋求合理的方式改善不合時宜的規定,並不張揚邀功。

當完成文學院要選擇到何處服務之際,我考慮中文實在太難,那麼選擇巴西使用西班牙文應該會容易一些。但是後來三次抽籤我都沒有抽中前往巴西。於是我反省也許可以試試看克服學習中文的困難, 於是告訴 Fr. Angel 我也可去中國(是指當時的遠東省,包含台灣﹑越南﹑東南亞等)。Fr. Angel 立刻要我寫一封信給省會長表達我的意願, 我當時很納悶為什麼越級寫給省會長?我寫完後的兩天耶穌會公布, 原來 Fr. Angel 成為我們新的省會長,於是我就被派遣到遠東。

那是 1963 年,我們有三位會士一起乘船前往遠東,當年交通並不發達,必須抱著此行可能再也回不來的準備。當時家人送我搭船,不像現在搭飛機,進了海關就完成了送行,而是在碼頭臨別依依,上了甲板還難分難捨,讓彼此更增離情。我們三人一位前往泰國,一位醫生神父前往台灣,我則被派到越南。到了越南幾天後,我收到遠東省會長的信,信上大致上說:『越南需要一位醫生,如果在天主前你沒有特殊的理由,是否能夠與台灣的醫生神父交換?』就這樣我來到了台灣,並且接收了那位神父的名字『和為貴』。」

如果現在我請你 ( 看官 ) 閉上眼睛,搜尋幾位你認識的神父,然後想像他們的名字叫『和為貴』,會不會多多少少有些違和感?那麼現在將這個名字跟和神父放在一起,我想你會點頭如搗蒜。和諧、平和、隨和就是和神父散發出來的氣息,讓人在他面前能夠安心開放自己。

去年夏天他生病了,到了冬天健康情況還算可以, 他就答應基督生活團到靜山帶領他長年以來為南部團員的避靜,當時我問神父要如何前往?他說就先搭捷運, 再轉高鐵,然後…,我算算單程就需要花費大半天的時間,然而這對他而言完全不需顧慮。避靜中,所有自由祈禱時間,他再次在談話室中奉獻自己給避靜者。

與神父相識近二十年,有幾個面貌印象深刻:他生活節制而有紀律, 按時做體操、祈禱、工作,每日晨昏在神學院走廊上來回漫步讀日課的畫面,曾是神學院許多人共有的經典回憶;他的辦公室也整理得井然有序,大家贈與的字畫、盆栽、照片、卡片、小禮物被安置在各個角落,書架上耶穌與人談話的小公仔,以及茶几上常被神父拿來回應談話者的玻璃問號,都有神父細心的巧思安排,那空間透露著細膩的情感與溫暖的回憶。他也如耶穌所說的,在小事上忠信的僕人,只要他答應的事,小至幫我們借場地、到戶外彌撒的物品,他都會穩穩妥妥準備齊全,更何況大事,他是如此令人信任的牧人。還有他細心照顧人性需要,如果我們送他衣物,下一次見面時,他會貼心地穿上, 表示他的感謝,讓付出的人備感欣喜。

神父的專業培育是心理學及牧靈輔導,「牧靈談話」是他人生中花費最多時間的事。有一次我跟神父說:「聖維雅納神父曾被稱為『告解亭的囚犯』,那麼你應該被稱為『談話室的囚犯』。」他的生命大多奉獻給需要分辨聖召的人、生命遭遇困境的人、在祈禱中尋找天主的人,藉著與他的談話,與基督相遇,找到當時生命中最重要的恩寵。

和神父性格成熟穩定又充滿智慧,常在聚會中聆聽我們不成熟的人生提問,他總是提醒我們眼光寬廣的接納生命中的麥子與莠子,在瓦器中窺見其中存有的寶貝。除了靈修談話和團體輔導之外,我們還有幸多些機會能與神父如家人般閒話家常,分享生活點滴,體驗他兼具輕鬆幽默的特質,跟他相處非常自在。他那肖似勞勃狄尼洛的相貌, 每當我們提及,他揚揚眉聳聳肩雙手一攤,這個樣子就更像了。團體暑期的旅遊若神父有空就會同行,不論爬山、游泳、踢球、泡湯等他都樂於嘗試;特別近幾年流行團體照要幾連拍變換動作,神父居然也入鏡隨俗地配合我們,留下一張張生動有趣的團體照。

我見過許多老人大多相當固執,各有各的堅持,難以配合別人, 固執是我最擔心自己年老後帶給他人的困擾。然而,每每看見和神父隨和愉悅地與我們共融,在我心中對年老這件事才稍稍樂觀些。和神父應該是發展心理學家 Erickson 所言理想智慧老人的實例,當他教授培育心理學時,我在心中描繪成熟人格的形象,浮現出來的就是和神父的身影。

 神父剛生病時,他說以往都是他鼓勵來談話的人如何隨從主意, 如今是他更進一步親身實踐這句話的時候!看見他在病程中安然的治療,仍然盡可能為需要的人開放談話,也盡量以他有限的體力參與我們的聚會。近來神父體力更弱,在神學院已無法再見他專注漫步的身影,他正在體會不同的人生階段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承行天主的旨意。他勸勉我們,過去我們有眾多角色充滿在生活中,這些角色能帶給我們自我定位和自我肯定的安全感;然而當年歲漸長,一個個角色將逐一褪去時,考驗著我們回歸人的本質—上主所創造與祂同在的本質, 這才是我們最終的安全感和自我定位的所在。

走筆至此,不禁想起彰化靜山有一塊石碑上寫道:

「曾有一群安靜不為人知的人,
也有一群著名的學者、傳道家及教師,
為了福音、教會與窮人,放棄了自己的生活。
簡樸忠實地活在世人無法了解的神貧、貞潔與服從的世界中。
是他們才有今日的耶穌會,我們為他們而感謝天主。」

和神父曾說如果我們有幸遇見一位很好的培育者,讓我們體驗和效法,我們更有機會學習與仁慈的天主相似。如今,我也成為他人的陪伴者,盼能領略師傅們的典範,追隨其後。今日分享這段偶遇,紀錄親身聆聽的生活小事,期盼簡樸忠實的耶穌會士能被人傳揚,看見他們身上活出了耶穌!

和神父與團員們的趣味合照.jpg

 


回顧恩典之路系列好文http://goo.gl/dLxrTH
耶穌會線上捐款/感恩奉獻(照顧高齡會士)→http://goo.gl/caVSY2

 

恩典之路單元由耶穌會資源開發室提供,分享耶穌會士的使命、服務,甚至是需要。還請大家多給我們回饋與支持,也請多多分享!感謝~~

 

 

 

arrow
arrow

    耶穌會資發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