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5249.JPG

 

劉家正神父 Beda Liu Chia-cheng, S.J.

入會50年

1966-09-07    在彰化靜山進入耶穌會
1974-06-25    在台北聖家堂晉鐸
1977-04-22    於台北聖家堂矢發末願

目前屬於澳門團體。擔任團體院長、澳門利瑪竇中學及海星中學的校監、靈修陪伴神師。

 

Beda Tree.JPG

 

金慶鏡影

 

    原本猜想自己和同會許多會士一般,對於週年慶祝之類的事,一向以『平常心』待之。這回輪到自己了,原不期待有何例外。不料最近意外發生了兩件事,有點像家鄉客家話所說的『人家吃麵,他喊熱!』那樣,彷彿是從鏡子中看見了自己的影子。

 

    說起來是這樣:先是三月初因事返台,原本也是常事;可巧的是一位多年不見的高中同學,因參加台北市捷運通車二十週年慶祝由美返台,事先問我有無機會見面,電郵往來之際,其他在台的同學聞風相聚,其中幾乎全數自本人『棄俗修道』以來,歷半個世紀有餘,未曾再見一面。舊日往事,於此際遇,一時跨越時空,再度呈顯出來,令人頗感震撼,有待於信仰之光中,進一步領會其中的奧妙並重新加以詮釋。

 

12006600_484303761730303_5711293144197556001_o.jpg

 

    事隔一月,澳門教區為一批神父、男女會士舉行晉鐸、入會週年慶典,本人也在受邀之列,以入會金慶之名,『敬陪首座』。教會內許多弟兄姐妹於此前後對聖召的珍視、愛顧與支持,溢於言表,令人銘感肺腑。頓覺之於此類週年慶典,確不可等閒視之。回首來時路,一些往事歷歷如繪,包括入會那天下午母親送我出門轉身留下的背影。生命裡對信仰奧跡的領會,點點滴滴,一面了然於心,一面需要『默存於心』,有待開展延伸。

 

    有位年長的修女,因無法出席慶典而寄來一封電郵,據她本人的經驗,向我『保證』往後的歲月,上天的恩寵必然有増無已。本人對此不僅深信不疑,且有切身的體驗;所謂『年邁的恩典』(the grace of aging),近年來不乏分享討論:感恩、謙卑、慷慨待客、包容接納、放下、信任泰然、慈悲憐憫、寬恕、智慧、傳承等等。生命的奧秘持續開展生機,同時又引人更能持守本然,以另類寧靜、沉著、堅毅的方式,鞠躬盡瘁。

 

A.jpg

 

    這就說到這個入會金慶對個人的意義了。其中最凸顯的是感恩:感謝天主,以祂慈悲的大能,在個人所經歷的一切事中成就祂救贖的德能。也感謝在本人生命中所出現的人(包括那些數目不詳從未謀面卻又似曾相識的人),尤其是耶穌會同會會士--特別是上司、導師、家人、親戚、朋友、同事和服務的對象,他(她)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造就了我,其中不乏偉大的犧牲、諒解、友愛、支持、鼓勵、指導,以及令人終身珍惜的合作經驗,還有批評與不請自來的指教(後者在耶穌會團體中,一如令人喜悅的愛德總不缺乏)。

 

其次,想向所有自己感到虧欠的對象(包括大自然)請求寬恕與修和,尤其是那些因為我自己的偏見、傲慢無知、殘忍(或近乎如此)和自以為是而受到傷害、輕視或忽略的人。

E.jpg

 

    本人出自非基督徒家庭,二十歲領洗,三年之後進入修會,上述現實和經驗,本是一生,尤其是領洗入會之後所不斷經歷、學習和體驗之事,不過此際回首顧盼,一切愈顯鮮明而真實,艾略特的這首詩很能表達這樣的心境:

 

我們將不停的探索,
而一切探索的終點,
將是來到我們出發之處,
並且第一次認識這地方。

 

    『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 』(格後12:9)。

 

    是啊,主,五十年來,由始至終都是這樣!

 

C.jpg

 

※恩典之路單元由天主教耶穌會資源開發室提供,分享耶穌會士的使命、服務,甚至是需要。還請大家多給我們回饋與支持!

 

耶穌會線上捐款/感恩奉獻èhttp://goo.gl/caVSY2

 

arrow
arrow

    耶穌會資發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