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的導師─余理謙神父

領受鐸品60年    余理謙 James Hurley

 

出生:1926-10-01 生於愛爾蘭瓦特福郡阿德墨爾

BornBorn in Ardmore, Co. Waterford, Ireland

入會:1944-11-11 在愛爾蘭萊伊什

EnterEntered the Society of Jesus in Emo Park, Portlaoise, Laoise, Ireland

晉鐸:1958-07-31 在愛爾蘭都柏林

OrdainationOrdained Priest in Dublin, Ireland by Mgr. John Charles Mcquaid

末願:1962-02-02 在九龍華仁書院

Final VowsFinal Vows at Wah Yan Kowloon

現職:居住愛爾蘭省,牧靈陪伴工作

NowAt Milltown Park in Dublin, Ireland, Pastoral and Spiritual Ministry

 

【聖召歷程】

余理謙神父一九二六年出生在愛爾蘭瓦特福郡阿德墨爾,小時候,一家六口經常一起到聖堂,每晚也都會一起誦唸玫瑰經。那時他很熱衷於參與協助堂區的輔祭團工作,與小輔祭夥伴們一起玩耍,為堂區服務,可那時沒有當神父的念頭,甚至對聖召有些反感。讀中學時,對未來沒有明確方向,只知道要勤奮讀書,而且還想過要投身愛爾蘭曲棍球(Hurling)職業球員的行列!

 

但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信仰經驗改變了他!

 

那時他還未滿18歲,剛剛從中學畢業,有人問他:「你現在打算要作什麼呢?」他回答不出來。聖召這個想法令他困惑,而且是讓他有些坐立難安,但為什麼這樣似乎沒有答案。於是暑假中的某一天,當他協助母親整理東西時,他們發現一本關於聖召的小冊子,母親要他看看那本書,確定有沒有興趣成為一位神職人員。在那個當下,他拒絕了母親,非常明確地對母親說他不要;但是其實他是有興趣看那本書的,所以他注意母親將那本小冊子放在哪邊。他覺得自己很想讀那本書,但卻找理由告訴自己不該花時間去讀它!但善良的天主解決了這個問題。

 

有一天他去游泳弄傷了腿,為了休養他必須躺在床上很多天,這就不就有很多時間可以去讀那本書了嗎;於是他偷偷地,非常秘密地開始讀那本小冊子。有一天當他正在讀小冊子時,有一個想法突然跳進頭腦裡,那一刻所有的懷疑都突然不見了,一切都很清楚,像水晶般清澈,就是他想要加入耶穌會,成為一個耶穌會神父。毫無疑問地,這是他整個生命中最強大及最不可能遺忘的信仰經驗。那是一九四四年非常靠近會祖聖依納爵紀念日的夏天,也許正是聖依納爵在這個經驗中推了他一把!

【使命服務】

余神父在一九四四年的十一月入了耶穌會,一九五二年被派遣到香港,他先學習廣東話兩年,接著在九龍華仁中學試教實習一年,便返回都柏林念神學,一九五八年的七月卅一日在當地領受鐸品。

 

一九六零年他完成第三年卒試後,又被派遣回到香港,先是在中文大學教書並擔任宗教輔導一職,一九七三年他在九龍華仁中學會院內的初學院擔任初學導師,陪伴那些年青人。一九七七年他開始從事社會服務工作,並陸續被派遣到多個堂區服務,包括有黃大仙的聖雲先堂、牛頭角的基督勞工堂和柴灣的海星堂。一九九八年他回到九龍華仁中學擔任校牧,陪伴年紀更小的中學生;並在校內的聖依納爵小堂擔任副本堂及香港祈禱福傳會的工作主任,直到二零一四年退休,回愛爾蘭。余神父在香港也曾擔任天主教大專聯會和公教職工青年會總會神師,參與多次學生社會愛國運動。

 

而令神父最難忘的經驗,則是一九七五年,他在原本的使命工作暫時停止時,向長上申請到九龍的一間製衣工廠去打工,他想直接體驗一下工人的生活,他做了四個月,雖然是單調又容易的裁衣工作,但日以繼夜,重覆一遍遍後,讓神父沉悶地幾乎要精神崩潰。然而這個經驗卻帶給他很大的啟示,雖然每天的工資不過十多元(港幣),而且工作極其枯燥,但他卻感到日子過的很充實。短暫的工廠生活令神父體驗到香港基層社會的憂苦喜樂,也讓他下決心要作勞工階層的牧民工作;後來他就被派遣到牛頭角基督勞工堂作助理本堂時,認識了許多低下層的勞工家庭,他在這邊服務了十一年。這段時間他還成立了青年社會服務小組,並積極推廣及投入國際特赦組織的活動,關心囚犯及照顧囚犯家屬的需要。

 

【陪伴青年的經驗】

余神父在香港時,先後服務於大學及中學,及多個堂區,碰到的年青人不計其數,也對他們有很深的期望,他在許多場合中常常強調,香港的年輕人是『社會的良心』及『地上的鹽』;他說:「無疑年輕人的經歷及資源非常有限,但他們的熱誠和慷慨,是香港民主正義的動力,也是教會用福音精神去貫徹現世事物的好榜樣。」在二零一一年十月,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金慶活動中,神父到場出席並在致詞時,祝願:天主教大專聯會應該要繼續培養大專生成為先知,為正義與人權作貢獻。

 

而自從梵二大公會議之後,教會鼓勵平信徒積極參與社會正義和平的行動,分擔弱勢社群的憂慮和喜樂,以基督精神革新現世秩序,這梵二的精神,正是余神父一貫的信念,但是要走革新的路絕非易事,他曾對人說:「正義和平的行動要積極參加,先知的路是迂迴曲折的。」

【結語】

余神父在香港五十逾年的服務,以教育、社會正義和基層服務這幾個面向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最後以神父喜愛的一段教會訓導與大家共勉:『當我們給予貧窮者必需的物品,我們不是把我們的慷慨施予他們,我們是還給他們,原來屬於他們的東西。與其說,我們完成一項愛德的行為,不如說作了一個正義的行動。』(大聖額我略《牧民守則》)

神父近照來源:Irish Jesuit Missions (https://www.facebook.com/IrishJesuitMissions/)

 

 

網誌圖文好讀版/回顧好文→http://goo.gl/dLxrTH
耶穌會線上捐款/感恩奉獻→http://goo.gl/caVSY2

 

 

arrow
arrow

    耶穌會資發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